一叶师兄:师兄现在文章的精华越来越多,受益匪浅,尤其是三昧定。
不管是念佛,还是持咒,想较大程度改变命运,非得三昧定或接近三昧定不可。
很多诵经几十年的人,并不只是因为他们诵得多,而是长期熏习一门,已经接近得定。
我今天也在思考一个问题,就是你文章所说的无念定,其实,也是接近于三昧定。
根据占察经下卷开头部分所说,心佛众生三无差别。
法身熏习完全的是佛,熏习大部分的是菩萨,熏习小部分的是小乘声闻贤圣,没有熏习的是众生。
这个如来自性无论成佛与否,无始来今从未生灭过,也没有增减过。
但因众生内心贪着无明痴暗,心所贪着生种种法,现种种境遇。
因而,命运其实也就是众生自己内心识流,在牵引自己沉轮不已。
而师兄文章所说的得定或无念,或万缘放下,一切无念修持而得定,也是截断这种宿世业识流,加上与本尊相应的加持力,就会扭转到一个新的业识流。
从而达到渐次改变命运的轨迹,这是改变命运最核心的秘密。
所以,我观近期师兄所写的一系列文章,越来越掐重修行要诀。
这些文章,我读过之后,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以前念咒持名,没有刻意去训练这种三昧定。
总是想随着时间流转,让自己自然得三昧定,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。
因为如果你自己不刻意训练持咒,或持名三昧定,现实生活中的其他诸违缘业流会牵绊自己,从而没能大程度地改变命运。
我感悟到最重要的是,从听闻悟道这一刻起,以后就要有意识地训练三昧定。才能在以后生活中,扭转业识流。
倾莲池:纵观古德的著述,如印光大师等大德,他们对于持名念佛,极其强调恭敬至诚。
云谷禅师云:凡祈天立命,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。
祈求上天、佛菩萨改变命运,都要从不动心、无思无虑处去感通。
目的是要钳制凡夫的妄想,摄心一处,从而达到人与本尊相应,逆转世俗之缘起。
中庸有云:至诚之道,可以前知。一个人达到至诚的境界,可以如神明一般,先知先觉。
以前我提过,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易学大家—-高岛吞象,他的易占水平达到了占无不验的高度。
之所以这么精准,是因为他领悟到了一个秘诀:至诚无息之道。
据他说消除妄念静心无虑,寻求至诚才能达到易占之境。
如果稍微有所杂念,即使是使用了古筮法那样复杂而严密的占法,也不能得到神的感应,就没有什么意义了。
高岛使用略筮法,比之古筮法既复杂又长时间地占卦,花费时间消除杂念,进入至诚无息境界的做法要更好,更省事。
其实高岛追求的是一种通过至诚无念,而达到通于神明的天人合一之境,大大减少了预测的失误率。
不说人神合一,于密教来说,讲的是人与本尊的合一、连结。
这种合一,换言之,是你进入了本尊的三摩地。
某一世的大宝法王噶玛巴,为了降伏不听教令的鬼神,遂进入马头明王三摩地而降伏之。
如你至诚念观音圣号,观想观音妙相,妄念止息,此时,你、观音会进行凡圣互涉,水乳交融。
然后观世音菩萨的三昧力、誓愿力就会在你的这个境界中显现,发挥出其力量,使你成办一切事业。
但是念诵时若妄念纷飞,是难以涉入观音三昧境界的,自然也难以受取这种力量。
如一边念着观音,同时还想着八卦新闻,现实的烦恼,亲人的问题,从相应的角度,也可以说他的心在同时与各种杂七杂八之事相应。
所以,最有力量的修法,是收摄一处,至诚无念,安住于本尊圣号或者境相中,用本尊的清净相,置换你的凡夫心。
有些人一边修还一边想着自己的愿望,或者烦恼问题。最好的方式,是万缘放下,一心持咒,其他的一切事均放下。
如此修,反而最能相应。
渐渐地,凡夫转成了本尊,在这个禅定的境界中,本尊之三昧和誓愿力就会显现。
诸佛菩萨要消除众生的贫困问题,会进入如意宝珠三摩地;要消除疾病,可能转入药师三摩地;要降伏,则入忿怒明王三昧。
作为一个薄地凡夫,有着种种业障和烦恼的人,要祈祷境界远高于自己的本尊、护法神,也就是感通高境界。
首先要放空身心,然后专注地、至心地念诵观想,方能达到瑜伽相应与合一。
在修持寂止方面,其实有一些诀窍的,不然很多人觉得自己在专注地念,但有了妄念也不知道,这就是一大过患。
宗喀巴大师在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中讲奢摩他一章时,就说到,你除了安住于所缘,还要觉知自己是否分心散乱了。
现在很多人最大的问题,其实就是散乱分心了也不觉知,如果能做好这个觉知,定力会进步很快。
一叶师兄说得没错,开始时要刻意地训练自己,方能提升定力。
而我发现,印光大师推崇的十念法,正好将安住和觉知统一结合起来。故欲修三昧的师兄,可以学学印光大师的十念法。
一叶师兄:我的表叔,二十年前还很穷,当时四处求法,听到哪里灵验就往哪里参拜。
什么神也都参拜过了,依然没有较大程度改变命运。
后来有一次修禅定,按宋朝某位大师的方法修。
他也是我们当地宋朝时的一个圣人,按儒释道起修,表叔接触了这方面的书籍,自己修定。
有一天晚上突然入定,第二天早上才起来,时间就好像感觉过了2个小时一样,从那以后他就已经有所悟了。
所以,他平时也没有修什么大咒,主要是做好平时白天工作,晚上打坐入定,积极布施。
他还有一些慈善基金,现在家资过亿。
那会儿我爸在他家里涂油漆,他知道我学佛,就跟我爸爸说,让我过去跟他聊一会儿,说是探讨佛法。
据他说,他当时也是刚做生意,有一次外面接了外包工,后来那个项目失败了,自己负债累累。
从那时开始,他好像感觉自己的人生走下坡路,于是想改变现状,就四处求改变命运的法,哪里灵验就往哪里去,仍无济于事。
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。
我去过他家,他平时也没有特别吃素,随缘而食,也没什么咒法,随缘布施,主要是跟一些基金会合作布施。
平时主修圆通禅定,就是入法界的那种定。
据他当时跟我说,以前他也是诵经,烧香。后来修定以后,就没有怎么诵经烧香,而重在开悟,修六波罗蜜。
那次因为我不太情愿过去,他自己还特地开宝马接我去到他家,那时候他家在装修。
我到他家以后,也就彼此各坐一张凳子。
他问我,入法界,入自性了吗?我说没有。
他就说:学佛没有入法界,连佛的门都还没摸着。
随后,他就跟我说他二十年以前刚开始学佛的时候,他那会儿是因为生活所迫,二十年前,他还很穷。
当时做生意没钱,跟我爸借,跟我爷爷借。
后来因为项目失败了,钱没有及时还,在内外亲戚里,名声也不太好。
但是,没有想到大概七八年以后,听我奶奶说他越来越好了,买了很多套房子。
他当时就是不断求法,结果发现最朴素的法,竟然是念头——善护念。
包括打坐的时候,他说什么都不要想,万缘放下,身体怎么坐舒服,就怎么坐。
他第一次入定,就是我们平时做的那个有靠背的板凳,那天晚上他老家的房子要拆掉翻修。
他因为太累了,就随便找了一张这种凳子坐,然后试着入定,结果真的入定了。
当时全家人还以为他太累睡着了,就没有去打搅他,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出定。
出定以后,身体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舒适。
从那以后,他就找到了怎么入定的方法,专门修定。
他说自性妙不可言,也不可说,不可说,唯证者方知。
他说白天工作,该干什么,尽心尽力去做。晚上打坐入定,才不会分心。
这也是布施、持戒、精进、禅定波罗蜜。
他还说只要起一个念头,就已经不是定了。
他的方法是从息诸妄念开始,然后行善积德布施。
这跟那个俞净公相似,从念头流开始扭转业识流。
这个刚好是一切法门的核心共同点,师兄今天发布这个文章,刚好我自己也在修,有所感悟。
我感悟到的是改变命运还是靠自己。
因为即便与念咒持名与本尊相应,也依然是本尊的誓愿,通过自己的自性之力加持自己改变。
菩萨清凉月,常游毕竟空。众生心垢净,菩提影现中。
其实,也是在净念的前提下,发善心或广大菩提心行善积德,再持名持咒得定,与自性之力相应,就是可以改变命运。
我以前对这个不清晰,也没有深信。
包括我表叔那会儿跟我说从念头开始,当时我还听不懂是从净念开始,因为当时自己修持不够深入,没有深度相应。
通过近期阅读师兄的文章,我才逐渐明白他当时所说的要诀。也让我更加清晰明白了,他当时说的改变命运,在自己这句话的含义。
倾莲池:感谢一叶师兄的分享。从他的表叔中,可以汲取一些智慧精华:
1、最朴素的法,是善护念,善护你的起心动念。修行,从念头开始。
2、对于凡夫,法不在于多,在于精。专修一法,摄心入定,乃是改变命运之妙方。
我们看古人的案例,有些在家居士一生主修金刚经。
念到灵验纷呈后,祈愿、治病、消灾都通过念金刚经来成办,灵验如响。
3、广修布施等六度法门。
4、白天好好工作,尽心尽力。
一叶师兄的表叔之修持,很有一种禅的味道,精简的修法,简单而隽永,却讲究心源,拈花一笑,气吞万象。
这种专一、简单的修持,发挥出不可思议的力量。
后记:佛说八万四千法门,打坐修禅定是其中的一种法门,而诵经持咒和烧香供养等也是一种法门。法无高下,契机者妙。
每个人的根器因缘不同,所修有所不同,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。
写评论